有关立秋的故事

更新时间:2020-03-21 14:17:03 国学常识

  导语:立秋是夏秋之交,那么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呢?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立秋的介绍,欢迎大家阅读参考!

  有关立秋的故事

  从古到今,立秋之日,人们一直有着多种纪念方式:

  立秋节气的故事传说故事一:

  最早在周朝时期,每逢立秋这天,天子就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等到西郊设坛迎秋,举行祭祀少嗥(白帝,五帝之一)、蓐收(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秋神)的仪式,军士们也开始勤操战技,准备作战。

  故事二:

  汉代沿承了这个习俗。“迎秋于西郊,祭白帝蓐收”,而且从车子旗帜到人们的服饰全是白颜色,并且天子会进行打猎,杀兽以祭,表示秋来扬武之意。”

  故事三:

  到了唐代,每逢立秋日,也会祭祀五帝(指古代汉族神话中的五位天帝。即五方上帝,分别是中央上帝黄帝、东方上帝青帝、南方上帝赤帝,即炎帝、西方上帝白帝,即少昊、北方上帝黑帝,世称玄帝,即颛顼)。

  故事四:

  宋朝时,立秋这天,皇宫里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到大殿内,等到立秋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喊一声:秋来了。说完,梧桐应声会落下一两片叶子,寓为报秋。(这个“应声”用的很微妙嘛)这天,男女都会戴楸(qiū)叶,或者用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在头发上,就着秋水吃七颗小赤豆。

  故事五:

 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,会用秤来称人,然后和立夏那天秤的重量作对比,来检验这个夏天是吃胖了还是变瘦了。

  故事六:

  民国以来,在广大农村中,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。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

  立秋节气的习俗秋忙会

  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,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。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,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。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,变卖牲口,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。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、跑马、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。

  食秋桃

 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。每到立秋日,人人都要吃秋桃,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。到除夕那天,悄悄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
  贴秋膘

  这可能是大家最常听的一个词了,民间也流行称体重的习俗,与立夏时的做对比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。等秋风起,天气转凉,胃口大开时,就要吃点好的,就叫“贴秋膘”。这在北京、河北一带很流行,这一天,家里会吃炖肉。

  啃秋

  在立秋这天,人们会买个西瓜,全家来啃,就是“啃秋”了。在农村“啃秋”范围则更广,西瓜、香瓜、山芋、玉米等,都可以用来“啃秋”。 “啃秋”实际上抒发的,是一种丰收的喜悦。

  关于立秋的十个小常识1、立秋,也称七月节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。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。

  2、从文字角度来看,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

  3、立秋三候:凉风至;白露生;寒蝉鸣。一候为5天,立秋15天,逐渐变凉。

  4、“立秋”到了,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,我国很少有在“立秋”就进入秋季的地区。

  5、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。

  6、我国秋天来最早的地方是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,但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。

  7、当秋的脚步到达“天涯海角”的海南崖县时,己快到新年元旦。

  8、贴秋膘,最初是为了补充夏季的消耗,并为越冬做准备。

  9、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,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,对水分要求迫切,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。有“立秋三场雨,秕稻变成米”、“立秋雨淋淋,遍地是黄金”之说。

  10、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(8月8日左右)以后短期回热天气。一般发生在8、9月之交,持续日数约7-15天,甚至更长时间。

  [有关立秋的故事]相关文章:

版权声明: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,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,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,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:www.lubiao.com,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。

国学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