称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

更新时间:2024-04-20 06:18:24 一年级

  学习目标

  1.认识“称、象”等13个生字,会写“再、象”等6个字。能用“一边……一边……”说句子。

  2.能正确、流利地读课文。愿意把《称象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。

  3.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,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。

  A 案

  课前准备

  1.实验演示准备:自制船,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“大象”,小碎石若干,面盆。生字卡片(包括本课形近字的卡片)。

  2.课件准备:多媒体演示材料。

  3.收集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。

  第 一 课 时

  课题引入

  板书题目。生齐读:称象。

  过渡:象这么大,能称吗?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。

  通读课文,自主识字

  1.学生读课文,留意本课生字,注意读准字音。

  2.出示生字,抽读,齐读。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。

  3.小组交流,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。

  教师注意引导:“称”“秤”和“沉”字音的区别;“艘”是平舌音;“柱”“址”是翘舌音。

  4.识字的巩固。

  a.抽字块认字。在硬纸块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。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,全部读得准的给予表扬。

  b.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,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,再让学生抽读。

  自读感悟

  1.生自由读课文,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?

  2.教师示范朗读。

  3.自读感悟: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办法?哪种办法好呢?在小组里说说你对这些办法的看法。

  4.实验演示,突破难点。

  教师可用多媒体或模型演示“大象”如何上船,使船身压低的位置,再演示装“石块”,使船身压得与大象等高,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知道大象的过程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,通过演示,再读课文,感悟文字。

  5.老师小结,启发创新。

  曹冲称象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办法都好,这种办法,既不需要造称象的大秤,也不必把大象宰了,他很有创造性。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。

  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:你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称象办法?

  6.读后表达。

  (重点读第四自然段,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)

  生字

  写“再”“象”等6个字,要求一“看”(看清楚字形结构);二“描”(在书上描红);三“写”(独立书写,不要看一笔写一笔)。

  注意指导关键笔画。“点”“照”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;“象”“像”二字重点指导“象”字(写好“象”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──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);“再”字要把下横写长,注意第四笔是“丨”。

  课外实践

  1.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。

  2.收集爱动脑筋的故事。

  第 二 课 时

  我会认

  生字检测巩固。同桌互相检测,统计全对的同学,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。

  我会说

  小组中练习用“一边……一边……”说话。说得好的,推荐到班上说。

  例: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。

 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。

  我会读

  同桌互读课文,互相评议。

  我会讲

  讲一讲自己课外收集的动脑筋故事,评“最佳故事员”。

  我会讲

 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,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,评一评谁写得好,谁写字进步大。

  我会填

  在 再

  M我( )家里看电视。

  N放学了,我们和老师说“( )见”。

  O田方( )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。

  P我回家先看书,( )写字。

  自我评价

  自己评一评,能得多少☆,就画多少☆,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。(最多画☆☆☆☆☆)

  B 案

  课前准备

  1.图片:杆秤图2张,大象图4张,船图3张,小石头图2张。

  2.多媒体课件:生字的书写,生字词语。

  3.小塑料船,模型大象,石头,天平,水盆。(若干套)

  第 一 课 时

  观察图画,引入课文

  1.出示大象图片,引导学生说说对大象的印象。

  2.导入:象这么大,到底有多重呢?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,那时他才七岁。想知道他想的什么办法吗?(出示课题,齐读课题,揭示“称”的读音)

  整体感知

  1.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,读后用不同的符号勾画生字,并多读几遍。

  2.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。

  识字读文

  1.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(生字带点,注有拼音),读准带点字的读音。

  一头大象xiànɡ称chēnɡ一称一杆ɡǎn大秤chènɡ一艘sōu船

  a.请学生读词语,特别提示“杆”“秤”“艘”的读音。

  b.读一读带“一边……一边……”的句子,发现什么了吗?(两个动作同时进行)

  出示句子: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。

  读句子,用“一边……一边……”练习说话。

  2.认读其他生字。

  a.出示生字。

  b.结合课文读读这些字,能组成词语读更好。读给小伙伴听,互相帮助读准字音。

  c.师任意抽读带生字的词语,并及时纠错。

  d.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。师生找句子,读句子,理解词语。

  自主识记

  1.回忆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。

  2.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记忆生字。

  3.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。(特别提示:“像”与“象”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区别)

  书写练习

  1.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?找出来。(再,象,做,照)

  生观察生字,然后说写法。(课件演示书写过程)

  2.写字练习。难写难记的字多写几遍。

  3.展示,评议。

  第 二 课 时(分组学习)

  复习巩固生字词语

  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。

  学习课文的第3~5自然段

  1.自己读课文,找出两处写曹操神情的句子。(板书:直摇头点点头)

  2.读了这两句话,你有什么问题要问?

  3.为什么“直摇头”?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。

  a.学生自己读课文。请几个学生分角色读,学生评议。

  b.全体学生自己选择角色练习朗读。

  c.为什么曹操直摇头?(根据学生的回答,教师相机贴图画板书:秤宰割大象)

  4.为什么“点点头”?读读第4~5自然段。

  a.读课文,勾画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,指名读。

  b.出示模型船,指出船舷的位置。

  c.各小组边读课文,边用曹冲的方法模拟称象。(老师巡视指导)

  d.请学生上台一边叙述方法一边演示。老师由此引出“果然”一词。

  e.学生齐读这四句话。

  讨论交流

  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呢?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,在小组中讨论。

  (曹冲受到了大臣们的启示,说明他遇事爱开动脑筋)

  拓展

  想一想: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?

  (根据学生说的称象方法,引导大家进行评议)

  课后作业

 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。

  《称象》教学设计

  巧用实验突破难点

  1.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?听第四自然段录音,边听边看课件或纸片教具的演示。

  2.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。弄清楚:要称出大象的重量,第一步怎么做?(赶大象上船,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)第二步怎么做?(赶象上岸,装石头,装到画线处为止)第三步再怎么做?(称船上石头的重量)第四步怎么做?(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,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)

  3.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,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?(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宰大象)

  学这篇课文,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,要求不能太高。只要能简单弄清称象的四步做法就可以了。主要是为了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科学、合理而简便,并为比较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。至于曹冲怎样利用水的浮力、怎样借鉴官员的方法等不必分析讨论。

  《称象》A、B案

  教学目标

  1.认识“称、象”等13个生字,会写“再、象”等6个字。能用“一边…一边…”说话。

  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  3.理解课文内容,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。

  4.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,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。

  教学重点

  识字、写字和朗读课文,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。

  教学课时

  2课时

  教学准备

  字词卡片,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。

  教学过程

  教学案例(一)

  第一课时

  一、谈话式导入

  同学们,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?板书:称。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?(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。)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?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。(板书:象)

  二、初读

 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,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,希望读准字音,不加字,不丢字。(被指定的学生读后,其他同学给他正音)

  三、读书讨论,比较称象方法

  1.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?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。(相机板书:议论)

  2.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,便问:“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?”

 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,跟我学读这一句。(教师读,学生跟着读,自己读。)

  3.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,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?(指板书上的“议论”,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)

  思考:

  (1)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?

  (2)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?

  四、演示称象过程,体会曹冲的聪慧

  1.师过渡: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,曹操不同意,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?(指名读第四自然段)

  2.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?

  生:(读书、画序号、讨论)

  师生合作,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。

  (1)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?(学生读第一句,老师板书:上船、画线)在哪画线?用投影片演示。

  (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)

  (2)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?再仔细读这一句。

  生: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。

  (3)接着,老师用“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”、“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”、“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”等问题,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、三、四句,并分别板书“上岸”、“装石头”、“沉到线”、“称石头”、“石头一共的重量=大象的重量。”

  4.在此基础上,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。

  学生各自准

  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。大家读一句,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。

  五、课外活动

  同学们,课文里说“石头一共有多重,大象就有多重。”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。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,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,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,然后把石头称一称,把“大象”称一称,看石头和“大象”是不是同样重,好吗?

  第二课时

  一、复习导入

  1.指名分段读课文。

  2.自由读第四自然段。

  3.提问: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?

  二、识记生字

  1.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。

  (先自己想办法记,再同桌讨论,然后站起来发言)

  2.出示小黑板,上面写着:

  上──止(停止)干──杆(秤杆)到──倒(倒水)

  你──称(称象)平──秤(大秤)像──象(大象)

 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。

  三、指导写字

  1.出示田字格中的字,让学生进行观察,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、易错的地方,进行互相交流、提示。

  2.重点指导:

  “点、照”二字的四点底;“象、像”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,要写美观;“再”字的后三笔笔顺是:竖、横、横,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,左右出头。注意比较“在”与“再”二字的字义不同。

  3.学生自己练写,师检查,并个别指导。

  板书设计:

  21.称象

  {

  上船画线

 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

  称石头

  石头一共的重量=大象的重量

  教学案例(二)

  一、激情引趣,导入新课

  1.师:古时候有个大官,叫曹操。有一次,别人送他一头大象,他很高兴,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。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?让我们也去看看吧! (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)

  2.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。(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)出示“大象又高又大,身子像堵墙,腿像四根柱子。”象这么大,到底有多重呢?

  3.出示课题,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?

  (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,老师注意疏理、归纳。)

  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  1.自读课文,注意把字音读准,把课文读通顺。(师巡视,了解学生初读情况。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,师生评价。自读课文时,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,默读、小声朗读、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。)

  2.再读课文,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。(师强调,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,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?使学生明白,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。)

  3.交流解疑。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。

  三、细读深究,突破难点

  师: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,那时科技不发达,只有一种秤,(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)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?

  1.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。(多媒体显示内容)小组讨论: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?不好在哪里?汇报交流。

  2.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?(显示:“曹操听了直摇头。”品读这句话,理解“直”在这句话中的意思,并练习用“直”说话。)

  3.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。

  (1)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,读一读。

  (2)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。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。(同桌互相说,再指名说。)

  (3)出示填空,加深理解。

  把大象()到一艘大船上,看船身()多少,就沿着(),在船舷上画()。再把大象(),往船上装(),装到船()到()的地方为止。然后,称一称船上的(),()有多重,就知道()有多重。

  4.小组讨论:

  (1)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?(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。出示“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。”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。品读这句话,并用“才”练习说话。)

  (2)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?(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。第一,是听别人议论,受到了启发;第二,是他平时注意观察,勤于动脑的结果。)

  5.汇报交流。

  四、拓展延伸,总结全文

  1.学习了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感受,能说一说吗?

  2.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,说说要是让你称象,你会用什么办法?

  3.小结。

  五、作业:(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)

  1.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。

  2.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。

  3.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。

关键词: 傲慢 偏见 观后感

版权声明: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,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,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,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:www.lubiao.com,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。

称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相关范文